诺金携手不知堂举办家族百年遗存藏品展

诺金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, 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以现代艺术形式呈献给消费者,传播当代中国 “雅蓄于心,自在于形” 的全新生活方式和态度,是对历史的传承与诠释,阐释了中国品质、中国性情、中国意识及中国传统。

近期,诺金携手不知堂家族,为宾客带来一场家族百年遗存藏品展,遵循诺金“汲取文化作为终极体验”的品牌理念,将奢华服务与精致艺术融会贯通。

本次展出的57件藏品,单品柜25件,多品柜32件。所有展品均是民国以前,不知堂家族祖上两代人的收藏,这一代人仅行守护之责。此次展览如同一座微型博物馆而非博物馆:博物馆展品只能观看,而这里的藏品可以拿出来过手品味。这里不是古玩商店,它更似沙龙,大家在这里交流共赏、互通有无、彼此学习。

本次展览部分藏品:

/

越王州勾复合剑(春秋)

越王州勾为越王勾践之曾孙,不寿之子,公元前448年至公元前412年在位。是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以后武功最为显赫,国势最为强盛的君主。当时,越国兵器最为精良,青铜复合剑为独有利器。后随衰落而工艺失传。

经上海博物馆谭德睿先生多年研究:青铜复合剑的中脊与剑的两从,由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分四次铸造而成,以此达到既有良好的韧度又有锋利的硬度。成分配比和工艺难度令今人不可想象,甚至无法复制。

1994年北京故宫永寿宫及1995年南京博物院,曾两度展出过台湾“古越楼主”龚钦龙先生的一把越王州勾复合剑。一时轰动国家文物委员会,并定为国宝级文物。后十几名专家联名上书国家有关部门拟出资回购,未果。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泰斗马承源先生(已故)曾撰文称“该剑为诸越王州勾剑之最”。视为世界唯一瑰宝。

目前这把剑胜于龚氏剑,是大陆现存唯一有明确铭文的越王州勾复合剑。此剑品相完好,没有锈蚀。剑格处铸有鸟虫文“越王州勾自作用剑”铭文;剑首铸有11道同心圆;剑柄处有两道花纹柄箍,可见固定销孔,越王剑诸独有特征一一具在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可一次划断六层打印纸。此剑为《不知堂》旧藏,三珍之首。

/

/

错金银坐熊摆件(汉)

熊,自远古岩画、商周彝器、汉唐玩物中就是被广泛刻画的神兽图腾。尤其汉代,熊的形象几乎遍及摆件、席镇、器座、画砖等各处。

熊,既憨态可掬又凶猛强悍;既笨拙滑稽又警觉灵敏。因而,为古代匠人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。

此件错金银坐熊摆件形象准确、神态生动;举手若思,吐舌卖萌。尤以通体华丽繁复的金银纹饰,彰显了大汉王朝铸造工艺的极致水平和最高等级。

2015年3月纽约佳士得在“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拍卖会”中,一件大小与型制类似的鎏金熊以285.3万美元成交,但远不及此件错金银坐熊摆件的等级与品相。

/

承盘玉人(汉)

此承盘玉人是汉代古玉中比较罕见的人物圆雕立件。其玉肉微沁古朴,玉质洁净;雕工精炼具有“汉八刀”风格。

由于古代琢玉工具所限,人与盘只能分开雕琢,后留榫卯相连。古代工匠如何做到榫卯精准对接,严合平稳放置,实难想象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考古价值。

承盘玉人的用途待考,不宜简单推测为灯具。

《不知堂》旧藏

/

陈设印·魏霸名款东汉

魏霸于东汉章帝时(公元79年)入仕,历经和帝、殇帝、安帝四朝为官,爵至光禄大夫。安帝时(公元112年)去世。

此印是《不知堂》珍存旧藏,为罕见硕大连方印,印纽为鎏金镶玉瑞兽,印体四周嵌银丝纹饰,竭尽汉时精工。印文于两方中分别书刻“魏”“霸”两个正向字,应为显示身份的陈设印。

此 印文书体端庄典雅,疏朗妥适,汉风洋溢。此印对汉印时风不仅仅局限于“钤印留名”的实用性,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。

/

彩陶盛唐仕女(唐)

盛唐时期,妇女发式争奇斗艳,绮丽艳美可谓登峰造极。据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所著《髻鬟品》篇即有:丫髻、云髻、峨髻、乌蛮髻、三角髻、愁来髻、归顺髻等百余式之多。其中,上梳峨髻可高达一尺余(一唐尺约28~29厘米)。故此,唐朝诗人李贺亦叹:峨髻愁暮云。

此尊盛唐仕女仪态端庄,姿势婀娜、线条简洁。唯见发式不同寻常,为众唐俑中所罕见!此发式为板式抛髻,刻画细致到位,梳路交待清楚,是弥足珍贵的实相样本。

/

龙珩(战国)

东汉许慎《说文》释:珩,佩上玉也。玉珩亦称横玉,是王者佩玉的上端饰物。珩与璜的区别在于切线内刻满镂空纹饰。另,古有无纹饰之璜,没有无纹饰之珩。

此双首龙珩采用上等和阗白玉,色白水足,质密通透。双面纹饰端庄霸气,玻璃光耀目开门。其型制与2004年瀚海拍出两百余万元的玉珩近似,但品相更佳,器形略大。

《不知堂》旧藏

/

/

夨王覆盖角(西周)

角,兴于夏、商、周三代,是青铜礼器中存世最少的一种器形。而覆盖角(带有上盖)仅见于西周时期,之后便不复存在。据目前可考资料,覆盖角仅美国佛利尔博物馆和信阳考古研究所各有一例。带有明确铭文:“夨王作宝”的覆盖角只此孤例。

古夨国为周代诸侯国,故地为陕西汧水流域一带。公元前656年被晋献公吞灭。王国维在《古诸侯称王说》文中载:“盖古时天泽之分未严,诸侯在其国自有称王之俗。”此覆盖角属夨国王室礼器无疑。

《不知堂》旧藏三珍之一。

/

虎符亦称军符,为古代调动兵力的凭证。始于西周,兴于秦,失于汉。

据《不知堂》记事载:此虎符获于四十年代初期一邻里顽童,以一块大洋自其家人购得。因多年把玩已呈“熟态”。

上有错金铭文:“甲兵之符右在  皇帝左在陽陵”两边计24个字。意为:甲(押)兵之符右在(佑证),皇帝左在(佐证)陽陵。有人云:“陽陵为地名,即西安陽陵”不敢苟同。西安陽陵古属邰县,“陽陵”一名1997年才有。铭文“陽陵”一词何意?有待考证。

虎符铭文为秦之小篆,字体工整秀丽,极具考古艺术价值。经综合考证,此虎符应为秦统一六国之后器物。其铜质含金,虽属“熟态”两合处历史痕迹清晰,真品可鉴。

迄今,国内可考秦代虎符仅存四枚:

1.杜 虎 符   长9.5cm.高4.4cm.有错金铭文

9行40字.现藏陕西省博物馆;

2.新郪虎符   错金铭文4行34字,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收藏;

3.东郡虎符   长9.5cm.高4.3cm.错金铭文12字,现藏陕西周至文管所;

4.陽陵虎符   长8.9cm.高3.4cm.错金铭文24字,(因两片锈死已无法打开)现藏国家博物馆;

本虎符为第5枚,长7.9cm.高3.2cm.最为小巧。文字与型制相似于陽陵虎符。

/

展出地点:北京诺金酒店二层